弥漫系膜增生肾小球肾炎可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免疫抑制治疗、血浆置换、透析治疗等方式干预。该病可能与感染、自身免疫异常、遗传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等症状。
1、一般治疗
急性期需卧床休息,限制钠盐摄入至每日3克以下,蛋白质摄入控制在每日每公斤体重0.8克。伴有高血压者应将血压维持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可选用低盐饮食配合利尿剂。水肿明显时需记录24小时尿量,保持每日液体摄入量等于前日尿量加500毫升。
2、药物治疗
可遵医嘱使用缬沙坦胶囊降低尿蛋白,该药为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适用于伴有高血压的肾小球肾炎。黄葵胶囊具有清热利湿作用,可改善蛋白尿症状。对于合并感染的患者,可选用头孢克肟分散片控制感染灶。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肾功能和电解质水平。
3、免疫抑制治疗
病理显示活动性病变时可考虑醋酸泼尼松片,初始剂量为每日每公斤体重1毫克,8周后逐渐减量。对于激素依赖或抵抗者,可联合使用环磷酰胺片,该药需监测血常规防止骨髓抑制。免疫抑制剂使用期间应预防性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保护胃黏膜。
4、血浆置换
适用于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阳性或快速进展性肾炎患者,每次置换血浆量为40毫升每公斤体重,连续进行5-7次。治疗期间需配合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同时监测凝血功能和电解质平衡。该可清除循环中的致病性抗体和免疫复合物。
5、透析治疗
当出现急性肾损伤或肌酐清除率低于15毫升每分钟时需进行血液透析,通常每周3次,每次4小时。腹膜透析可选择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模式,每日交换透析液4次。透析期间需严格限制钾、磷摄入,并补充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纠正肾性贫血。
患者应建立规律的随访计划,每3个月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肾功能。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保持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蛋白尿。冬季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饮食上可适量食用山药、薏苡仁等健脾利湿食材,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出现尿量骤减或水肿加重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