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息肉通常是子宫内膜局部增生形成的良性病变,多数情况下不严重,但部分可能引起异常出血或不孕。子宫息肉可能与激素水平异常、慢性炎症刺激、分娩或流产损伤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非经期出血等症状。建议通过超声检查明确诊断,必要时行宫腔镜手术切除。
子宫息肉在育龄期女性中较为常见,主要与雌激素水平过高或长期刺激有关。较小的息肉可能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偶然发现。部分患者会出现月经周期紊乱,如经量增多或经期延长,严重者可导致贫血。绝经后女性若出现阴道流血,需警惕息肉恶变可能。宫腔镜检查是诊断金标准,可直接观察息肉形态并取样活检。
少数情况下子宫息肉可能提示潜在疾病。长期未治疗的息肉可能增大至3-4厘米,堵塞宫颈管导致不孕。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腺肌症时,痛经症状会加重。绝经后新发的息肉需排除子宫内膜癌可能。直径超过1.5厘米、血流信号丰富的息肉,或病理提示不典型增生时,存在一定恶变概率,需密切随访。
确诊子宫息肉后应定期复查超声,观察其生长变化。无症状的小息肉可暂不处理,每6-12个月随访一次。备孕女性或伴有贫血、不孕等症状时,建议行宫腔镜下息肉电切术。术后需预防感染,避免剧烈运动1-2周。日常应注意保持会阴清洁,避免长期使用含雌激素的保健品,控制体重以减少脂肪组织对激素的影响。若术后再次出现异常出血,需及时复查排除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