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增厚可能由内分泌紊乱、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症、子宫内膜癌、长期使用雌激素药物等原因引起。子宫内膜增厚通常表现为月经异常、阴道不规则出血、下腹疼痛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内分泌紊乱
雌激素水平过高或孕激素不足可能导致子宫内膜过度增生。这类情况常见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无排卵性月经周期等疾病,患者可能出现月经周期延长、经量增多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黄体酮胶囊、地屈孕酮片等药物调节激素水平,必要时结合超声监测子宫内膜变化。
2、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局部过度生长形成息肉样突起,可能单发或多发。息肉可能导致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通过宫腔镜检查可明确诊断。治疗可采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抑制内膜生长,或行宫腔镜下息肉切除术,术后需定期复查防止复发。
3、子宫内膜增生症
子宫内膜腺体与间质比例异常增高,分为单纯性增生和复杂性增生两类。长期雌激素刺激是主要诱因,患者可能出现严重子宫出血。诊断性刮宫获取组织病理是金标准,治疗需根据病理类型选择醋酸甲羟孕酮片或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
4、子宫内膜癌
异常增生的子宫内膜细胞发生恶变,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典型症状为绝经后阴道流血,晚期可能出现下腹包块、消瘦等表现。确诊需依赖分段诊刮病理检查,治疗根据分期选择全子宫切除术配合放疗、化疗等综合方案。
5、药物因素
长期单一使用雌激素制剂如结合雌激素片,缺乏孕激素对抗可能导致内膜增厚。乳腺癌患者使用他莫昔芬也可能引起子宫内膜病变。用药期间应定期妇科检查,必要时联合使用醋酸甲地孕酮分散片等孕激素类药物保护内膜。
日常应注意记录月经周期变化,避免滥用激素类药物。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内分泌平衡,适度运动可改善盆腔血液循环。35岁以上女性建议每年进行妇科超声检查,出现异常阴道出血或绝经后出血应及时就诊。肥胖患者需控制体重,减少脂肪组织对雌激素的转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