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息肉可能由雌激素水平过高、慢性炎症刺激、分娩或流产损伤、高血压或肥胖等代谢异常、宫颈管黏膜局部增生等原因引起。子宫息肉通常表现为异常阴道出血、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绝经后出血、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可通过宫腔镜检查、病理活检等方式确诊,并采取药物或手术治疗。
长期雌激素刺激可能导致子宫内膜过度生长形成息肉。常见于使用雌激素类药物、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内分泌紊乱患者。伴随月经周期紊乱、乳房胀痛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黄体酮胶囊、地屈孕酮片等孕激素类药物调节,必要时行宫腔镜下息肉切除术。
慢性子宫内膜炎或宫颈炎反复刺激可能引发黏膜增生。常见病原体包括支原体、衣原体等,伴随下腹坠痛、脓性分泌物等症状。需进行病原体检测后针对性使用阿奇霉素分散片、多西环素片等抗生素,配合保妇康栓等局部药物治疗。
生产或人工流产造成的宫颈损伤在修复过程中可能形成息肉样增生。常见于多次宫腔操作史者,伴随同房后出血、腰骶部酸痛等症状。轻度者可观察,较大息肉需行宫颈息肉摘除术,术后使用裸花紫珠片促进创面愈合。
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代谢性疾病患者更易发生息肉。这些疾病可能通过影响血管内皮功能促进息肉形成,伴随体重超标、血糖升高等表现。需控制基础疾病,配合桂枝茯苓胶囊改善微循环,定期复查超声监测息肉变化。
宫颈管黏膜局部异常增生可形成带蒂息肉,可能与局部机械刺激或不明原因增生有关。常见于育龄期女性,表现为接触性出血或无症状。较小息肉可选用消糜阴道泡腾片保守治疗,直径超过1厘米建议行电切术。
建议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液。规律作息控制体重,限制高雌激素食物摄入。术后1个月内禁止盆浴和性生活,遵医嘱使用抗感染药物。每3-6个月复查超声,若出现异常出血或腹痛需及时就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需积极控制原发病,降低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