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成人咳嗽可选用大椎穴、肺俞穴、天突穴、膻中穴、列缺穴等穴位进行艾灸。咳嗽可能与风寒袭肺、风热犯肺、痰湿蕴肺、肺阴亏虚、肝火犯肺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咳痰、咽痒、胸闷等症状。
一、大椎穴
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艾灸该穴位有助于疏散风寒、宣肺止咳。适用于风寒袭肺型咳嗽,表现为咳嗽声重、痰白稀薄、鼻塞流清涕等症状。艾灸时可配合生姜片隔姜灸,每次灸10-15分钟。注意避免烫伤皮肤,艾灸后注意保暖。
二、肺俞穴
肺俞穴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艾灸此穴能补益肺气、化痰止咳。对痰湿蕴肺型咳嗽效果较好,常见症状为咳嗽反复发作、痰多黏稠、胸闷气促。可采用温和灸法,距离皮肤2-3厘米施灸,每日1次。体质虚弱者可搭配足三里穴同灸。
三、天突穴
天突穴位于胸骨上窝中央,艾灸该穴可利咽止咳、降逆平喘。适用于风热犯肺或肝火犯肺型咳嗽,症状包括咳嗽气粗、痰黄黏稠、咽喉肿痛等。建议采用雀啄灸法,每穴灸5-8分钟。注意该部位皮肤较薄,需控制艾条温度。
四、膻中穴
膻中穴在两乳头连线中点处,艾灸此穴能宽胸理气、止咳平喘。对各类咳嗽伴随的胸闷、气短症状均有缓解作用。可采用回旋灸法,以穴位为中心画圈施灸。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慎用,艾灸时间不宜过长。
五、列缺穴
列缺穴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艾灸该穴可宣肺解表、通络止咳。特别适合咳嗽伴有头痛、恶风等症状的外感咳嗽。建议与合谷穴配合施灸,采用温和灸法。孕妇及局部皮肤破损者禁用。
艾灸治疗咳嗽期间应避免食用生冷油腻食物,戒烟限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咳嗽持续超过两周或出现咯血、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艾灸作为辅助,需在医生指导下结合药物治疗,风寒咳嗽可遵医嘱使用通宣理肺丸,风热咳嗽可用急支糖浆,痰湿咳嗽适用二陈丸,肺阴虚咳嗽建议养阴清肺丸,肝火犯肺型咳嗽可用黛蛤散。日常可适量食用雪梨、白萝卜、百合等润肺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