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可通过药物治疗、饮食调节、生活方式干预、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正确治疗与生活调养。痛风通常由尿酸代谢异常、高嘌呤饮食、遗传因素、肥胖、肾功能异常等原因引起。
1、药物治疗
痛风急性发作期可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缓解疼痛,或使用秋水仙碱片抑制炎症反应。慢性期需长期服用别嘌醇片、非布司他片等降尿酸药物。苯溴马隆片可促进尿酸排泄,但需监测肝功能。使用药物时需定期复查血尿酸水平,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2、饮食调节
每日嘌呤摄入量需控制在200毫克以下,避免动物内脏、浓肉汤、沙丁鱼等高嘌呤食物。可适量选择低脂乳制品、鸡蛋、新鲜蔬菜等低嘌呤食物。樱桃、柠檬等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有助于碱化尿液。严格戒酒,尤其是啤酒和白酒,每日饮水量需达到2000毫升以上促进尿酸排泄。
3、生活方式干预
保持体重指数在18.5-23.9范围内,通过有氧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等每周锻炼3-5次,每次30分钟。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关节损伤。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减少熬夜。穿着宽松鞋袜避免关节受压,急性期需卧床休息抬高患肢。
4、物理治疗
急性期可对疼痛关节进行局部冰敷,每次15-20分钟,间隔2小时重复。慢性期可采用红外线照射、超短波等理疗改善血液循环。中医针灸取穴以足三里、三阴交为主,配合艾灸关元穴调节代谢。每日可进行关节屈伸活动度训练,预防关节僵硬。
5、手术治疗
对于反复发作的慢性痛风性关节炎,若形成巨大痛风石导致关节畸形或破溃,需行痛风石清除术。严重关节破坏者可考虑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或人工关节置换术。术后仍需坚持降尿酸治疗,防止复发。
痛风患者需建立长期管理意识,每日监测饮食记录,定期复查血尿酸、肾功能等指标。外出就餐时主动选择清蒸、白灼等低油低盐烹饪方式。随身携带水杯保证饮水,避免长时间饥饿或暴饮暴食。家庭成员应共同参与监督,帮助患者建立规律作息。若出现关节红肿热痛加重或发热等症状,应及时风湿免疫科就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