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脑梗塞一般不算是严重的疾病。腔隙性脑梗塞属于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病灶直径通常小于15毫米,多数患者症状轻微甚至无症状。
腔隙性脑梗塞通常由长期高血压导致小动脉玻璃样变性引起,也可能与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病相关。病灶多位于大脑深部白质、基底节区或脑干,由于受累血管细小,临床症状常表现为单纯运动障碍、单纯感觉障碍或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等局限症状。部分患者通过头颅CT或MRI检查偶然发现病灶,但无明确神经系统缺损体征。这类患者无须特殊治疗,重点在于控制血压、血糖等基础疾病,预防复发。
少数情况下腔隙性脑梗塞可能提示更严重的脑血管病变。若梗死灶位于关键功能区如内囊后肢,可能引起偏瘫等明显症状。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可能进展为血管性痴呆。合并大动脉狭窄或心源性栓塞高危因素时,需进一步评估脑血管状况。对于反复发作或症状加重的患者,需考虑抗血小板聚集、强化降脂等二级预防措施。
确诊腔隙性脑梗塞后应定期监测血压、血脂等指标,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吸烟者需立即戒烟,饮酒者需限制酒精摄入。合并糖尿病者需严格控糖。出现新发头痛、眩晕或肢体无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建议每6-12个月复查头颅影像学评估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