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患者应注意日常防护、规范治疗、定期复查、饮食调整及心理调节。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疾病,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及性接触传播,患者需从多方面进行管理以控制病情发展。
1、日常防护
乙肝患者需避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防止病毒传播。皮肤破损时应及时消毒包扎,减少暴露风险。性生活中需使用套,家庭成员建议接种乙肝疫苗。接触污染物后需洗手,餐具应单独清洗消毒。
2、规范治疗
乙肝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片、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等,不可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干扰素治疗期间需监测不良反应,出现发热、乏力等症状时及时就医。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片,用药前需咨询医生。
3、定期复查
每3-6个月需检查肝功能、乙肝病毒DNA定量及甲胎蛋白,每年进行肝脏超声检查。若出现食欲减退、腹胀等症状需立即就诊。肝硬化患者应增加胃镜检查频率,监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情况。复查结果异常时需调整治疗方案。
4、饮食调整
乙肝患者应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豆制品,限制高脂高糖食物。绝对禁酒,避免腌制、霉变食物。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E,可食用西蓝花、猕猴桃等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出现肝性脑病前兆时需控制蛋白质摄入量。
5、心理调节
乙肝患者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可通过正念训练、心理咨询等方式缓解压力。加入患者互助组织有助于获得社会支持。家属应避免歧视态度,共同学习疾病知识。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如太极拳、散步,有助于改善情绪状态。
乙肝患者需长期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每日保证充足睡眠。出现皮肤黄染、呕血等严重症状时须立即就医。接种甲肝疫苗可预防重叠感染,流感季节注意个人防护。通过规范管理和积极治疗,多数患者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