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熬夜可能增加患癌风险,但并非绝对直接导致癌症。长期熬夜会扰乱生物钟、降低免疫力,与乳腺癌、前列腺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

人体存在昼夜节律调节机制,长期熬夜会导致褪黑素分泌减少,而褪黑素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同时睡眠不足会影响免疫细胞活性,削弱对异常细胞的清除能力。研究显示夜班工作者患乳腺癌概率略高于日间工作者,可能与夜间灯光抑制褪黑素有关。此外熬夜常伴随吸烟、饮酒、高脂饮食等不良习惯,这些因素叠加会进一步增加致癌风险。

部分人群因基因缺陷导致生物钟调节异常,这类人群长期熬夜可能更易诱发细胞癌变。某些特殊职业如医护人员、长途司机等被迫熬夜群体,患消化道肿瘤的风险相对较高。但癌症发生是多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单纯熬夜而不伴随其他危险因素时,致癌概率仍然较低。
保持规律作息是预防癌症的重要措施,建议成年人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尽量在23点前入睡。对于必须熬夜的人群,可适当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E等抗氧化剂,并定期进行防癌筛查。若出现持续乏力、体重骤降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