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有乙肝的人一起吃饭通常不会传染乙肝病毒。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日常共餐、握手、拥抱等行为不会导致感染。

乙肝病毒存在于患者的血液和体液中,但唾液中的病毒含量极低,且消化道不具备病毒传播的条件。共用餐具、食物或饮水时,只要没有口腔黏膜破损或出血,病毒无法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乙肝病毒的传播需要特定条件,例如输入被污染的血液、使用未经消毒的医疗器械、母婴垂直传播或性行为等直接体液交换行为。

极少数情况下,如果健康人群口腔存在开放性伤口,且与乙肝患者共用餐具时接触到大量含病毒血液,理论上有感染风险。但这种情形在实际生活中极为罕见。乙肝疫苗接种是预防感染的有效方式,接种后产生的抗体能提供长期保护。建议未接种疫苗者避免与患者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可能接触血液的个人用品。
日常与乙肝患者接触无须过度担忧,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即可。若存在高危暴露行为,应及时检测乙肝五项并咨询医生。我国已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需接种第一针疫苗。成年人若表面抗体阴性,也建议补种疫苗以获得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