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复发性胰腺炎可通过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胰腺功能检查、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方式诊断。该疾病通常由长期酗酒、胆道疾病、遗传因素、高脂血症、自身免疫异常等原因引起。

1、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可检测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急性发作期这两项指标常明显升高。同时需检查肝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评估是否存在胆道梗阻或内分泌功能异常。血液肿瘤标志物如CA19-9有助于鉴别胰腺癌。
2、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可作为初筛手段,能发现胰腺肿大、钙化或假性囊肿。CT检查能清晰显示胰腺形态改变、钙化灶及周围组织受累情况。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能无创评估胰管结构异常,是诊断胰管病变的重要方法。
3、胰腺功能检查

粪便弹性蛋白酶检测可间接反映胰腺外分泌功能。促胰液素刺激试验能定量评估胰腺分泌功能,但操作复杂临床较少开展。糖耐量试验有助于判断胰岛细胞功能受损程度。
4、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能直接观察胰管形态,发现胰管狭窄、扩张或结石等病变,同时可进行胰管支架置入等治疗。但该检查属于有创操作,可能诱发急性胰腺炎,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5、组织病理学检查
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可获取胰腺组织,病理检查可见腺泡萎缩、纤维组织增生和炎性细胞浸润等特征性改变。该检查对鉴别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和胰腺肿瘤具有重要价值。
慢性复发性胰腺炎患者应严格戒酒,采用低脂高蛋白饮食,避免暴饮暴食。急性发作期需禁食并配合医生治疗,缓解期可适当补充胰酶制剂如胰酶肠溶胶囊。定期监测血糖和营养状况,出现持续腹痛、消瘦或黄疸等症状应及时复查。建议每6-12个月进行胰腺影像学随访,警惕癌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