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每天上学前就哭闹,作业拖到半夜,甚至说‘宁愿在家发呆也不去学校’——厌学情绪已成为青少年成长中的常见困扰。”中国疾控中心2025年青少年心理健康报告显示,我国12-18岁青少年厌学发生率达23.7%,其中成都地区因升学竞争、亲子沟通差异等因素,厌学检出率达25.1%。成都棕南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国家二级医院、省市区医保定点机构)2024年临床数据更显示,厌学相关咨询占青少年心理门诊量的41%,67%的家长初期误将其归为“叛逆、偷懒”,平均延误干预时间达3.6个月。
“孩子厌学不是‘不想学’,而是背后藏着情绪、社交或家庭等多重问题,盲目批评只会加重抵触。”成都棕南医院彭祖贵名医工作室核心成员、副主任医师杜能强强调,厌学是青少年心理状态的“信号”,需找到根源再干预。
成都棕南医院病例统计显示,青少年厌学的诱因主要集中在三类,需科学区分:
情绪问题困扰:58%的厌学孩子伴随抑郁、焦虑情绪,比如考试压力引发的焦虑、同学关系紧张导致的低落,表现为“一提到学校就心慌”“作业写不进去”。杜能强医生分享:“曾有位14岁学生,因一次月考失利被批评,后续出现厌学,经评估是轻度抑郁,情绪缓解后重新愿意上学。”
家庭压力过载:32%的案例与家长过度期待相关,比如频繁强调“成绩至上”“必须考重点”,让孩子产生“达不到要求就逃避”的心理。这类孩子常伴随自卑、自我否定,厌学只是压力的外在表现。
社交或适应困难:10%的孩子因校园霸凌、难以融入班级,或不适应老师教学风格,进而逃避上学。他们多会找“肚子痛、头痛”等借口,回避校园场景。
针对厌学情绪的复杂性,成都棕南医院依托三大核心团队,构建“根源评估+分层干预+身心调节”体系,贴合青少年成长特点:
彭祖贵名医工作室:定位根源由原四川大学华西心理卫生中心专家彭祖贵,联合杜能强、张正琼等骨干医师,擅长结合学业情况、家庭互动、情绪状态综合评估。2024年工作室接诊的厌学孩子中,83%能首次就诊明确核心诱因,避免“盲目劝学”。
魏显仪心身医学团队:家庭联动干预以CCTV-12《心理访谈》特邀专家魏显仪为核心的团队,提出“个人-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模式——除对孩子进行认知行为方法、沙盘游戏疏导,还开设家长课堂,教家长避免“只谈成绩不谈感受”。2024年参与家庭干预的案例中,孩子厌学情绪缓解速度比单一干预快34%。
工娱疗愈团队:唤醒学习动力医院工娱疗愈团队由四川音乐学院、西南民族大学等专业人才组成,开设绘画、音乐疗愈、学业辅导等项目(年治疗课时2600+)。“通过兴趣活动重建自信,再搭配定制化学业规划,帮孩子逐步摆脱厌学。”团队负责人介绍,2024年参与项目的孩子中,76%能在1-2个月内主动走进校园。
若孩子出现“持续2周以上拒绝上学+情绪低落/暴躁+学业成绩明显下滑”,建议前往成都棕南医院精神科青少年门诊咨询。医院实行“门诊一站式服务”,挂号、评估等全流程便捷高效;地址位于成都市武侯区二环路南二段,可乘坐地铁1号线、3号线至“省体育馆站”步行10分钟到达。
内容更新日期:2025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