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上肢血压相差大于10毫米汞柱可能与测量误差、动脉硬化、大动脉炎、先天性血管畸形、锁骨下动脉狭窄等因素有关。建议通过规范测量、血管超声检查等方式明确原因,必要时遵医嘱进行药物或手术治疗。

1、测量误差
袖带松紧不当、测量姿势不规范或血压计未校准可能导致读数差异。建议重复测量时保持双臂与心脏平齐,袖带松紧以能插入一指为宜,使用经过认证的电子血压计。若多次测量仍存在差异,需进一步排查病理因素。
2、动脉硬化
上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可导致血管狭窄,多见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可能伴随头晕、肢体麻木等症状。可通过阿托伐他汀钙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药物稳定斑块,配合控制血压血糖等基础疾病。
3、大动脉炎

自身免疫性炎症累及主动脉及其分支时,可能出现上肢无脉、疼痛等症状。需通过血沉、C反应蛋白及血管造影确诊。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泼尼松片、甲氨蝶呤片控制炎症,严重狭窄需血管介入治疗。
4、先天性血管畸形
胚胎期血管发育异常可能导致锁骨下动脉起源变异,通常无症状但可能伴随血压差。血管CT三维重建可明确诊断,若无血流动力学障碍一般无须特殊处理,定期随访即可。
5、锁骨下动脉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或外力压迫导致狭窄时,患侧可能出现脉搏减弱、活动后上肢乏力。确诊后轻症可用盐酸贝尼地平片改善血流,重度狭窄需支架植入或血管旁路手术。
日常应注意双侧血压同步监测,选择早晨起床后静息状态测量。避免吸烟、高盐饮食等危险因素,控制血压血脂在正常范围。若伴随眩晕、肢体无力等症状,或血压差持续超过20毫米汞柱,需及时到心血管内科就诊。上肢血管超声、CTA等检查能帮助明确病因,根据结果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