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拉肚子加吐多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或喂养不当引起,需及时补液防脱水,必要时就医。常见原因包括轮状病毒感染、食物过敏、消化不良等。
1.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是婴幼儿腹泻呕吐的主要病原体,通过粪口传播。症状表现为水样便、频繁呕吐,可能伴随发热。家庭护理需补充口服补液盐,避免高糖饮食。母乳喂养可继续,配方奶喂养可换无乳糖奶粉。
2.细菌感染
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感染常见于不洁饮食后,大便可能带黏液或血丝。需化验大便常规,确诊后使用头孢类抗生素。注意奶瓶消毒,辅食现做现吃,避免生冷食物。
3.喂养问题
过早添加辅食、奶粉冲调过浓都可能引发消化紊乱。6月龄内婴儿建议纯母乳喂养,添加辅食应从单一食材开始。乳糖不耐受可尝试水解蛋白奶粉,每次喂养后竖抱拍嗝。
4.过敏反应
牛奶蛋白过敏表现为腹泻、呕吐伴湿疹。需改用深度水解奶粉或氨基酸配方粉,母亲哺乳期需忌口奶制品。鸡蛋、海鲜等易过敏食物建议1岁后添加。
5.其他病因
中耳炎、尿路感染等疾病可能引发消化道症状。若出现精神萎靡、尿量减少、持续高热需急诊。轮状病毒疫苗可预防重症腹泻,建议2月龄起接种。
观察宝宝精神状态和尿量是关键。轻度脱水可每10分钟喂5ml补液盐,呕吐后禁食1小时再少量喂食。持续呕吐超过12小时、便血、囟门凹陷应立即就医。保持臀部清洁,每次排便后涂抹护臀霜。记录呕吐腹泻次数,就诊时向医生详细描述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