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中医以调理气血阴阳、改善脏腑功能为核心,常用中药、针灸、饮食调理等方法协同干预。关键措施包括服用益气养阴类中药、针灸刺激胰俞穴等穴位、搭配药膳食疗控制血糖。
1中药调理
中医将糖尿病归为“消渴症”,辨证分型施治。气阴两虚型常用生脉散加减,含人参、麦冬、五味子等药材;阴虚燥热型选用玉女煎,含石膏、知母、牛膝;阴阳两虚型用金匮肾气丸,含附子、肉桂、熟地黄。中药煎剂需连续服用2-3个月,配合血糖监测调整剂量。
2针灸
体针选取胰俞穴(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脾俞穴配合足三里,每周3次捻转补法刺激。耳针取内分泌、胰腺点埋豆按压,每日餐前按压5分钟。艾灸关元、气海穴可改善多尿症状,隔姜灸每次15分钟,注意防止烫伤。
3药膳食疗
推荐黄芪山药粥:黄芪30克煎汁与山药50克、粳米100克同煮,适合多饮多食者。苦瓜炒木耳取苦瓜200克切片焯水,配黑木耳20克清炒,含类胰岛素物质。枸杞桑葚茶用枸杞15克、桑葚10克沸水冲泡,改善肝肾阴虚型口渴。
中医治疗需持续3个月以上显效,期间每两周复查血糖。严重高血糖或出现酮症酸中毒需立即转西医处理,不可单纯依赖中医。日常需保持运动,八段锦、太极拳等柔缓运动更适合糖尿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