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腺癌是结肠癌常见的病理类型,起源于结肠腺上皮细胞,恶性程度中等,早期发现预后较好但晚期可能危及生命。其严重程度取决于分期:早期5年生存率超90%,晚期则降至10%以下。主要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切除、化疗及靶向治疗。
1.发病原因
遗传因素占15%-30%,林奇综合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遗传性疾病显著增加风险。环境因素中高脂低纤维饮食、红肉摄入过量、吸烟酗酒是明确诱因。慢性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病程超10年者风险增加5-7倍。结肠息肉中腺瘤性息肉癌变率高达30%,需定期切除监测。
2.临床分期标准
Ⅰ期肿瘤局限黏膜层,5年生存率95%以上;Ⅱ期浸润肌层未转移,生存率70%-80%;Ⅲ期淋巴结转移生存率40%-60%;Ⅳ期远处转移生存率不足10%。便血、排便习惯改变、腹痛消瘦是典型症状,肠镜活检是确诊金标准。
3.规范治疗方案
手术需切除肿瘤及周边12cm肠段,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化疗方案FOLFOX(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FU)或CapeOX(卡培他滨+奥沙利铂)使用广泛。靶向药物贝伐珠单抗、西妥昔单抗对特定基因突变有效。术后每3个月需复查CEA肿瘤标志物及影像学检查。
4.预防监测措施
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粪便隐血检测,50岁起每5年接受肠镜检查。日常增加全谷物、西兰花等膳食纤维摄入,控制加工肉制品食用量。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可降低20%发病风险,BMI应控制在18.5-23.9之间。
结肠癌腺癌的预后与早诊早治直接相关,出现排便异常持续两周需立即肠镜检查。规范治疗后Ⅰ-Ⅲ期患者应坚持5年随访计划,Ⅳ期患者可考虑PD-1抑制剂等免疫治疗。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可使复发风险降低3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