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无缘无故发烧可能是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或免疫接种反应引起,需观察伴随症状并测量体温。常见原因包括上呼吸道感染、幼儿急疹或尿路感染,38.5℃以下可物理降温,超过需药物干预。
1.病毒感染是婴幼儿发热常见诱因。轮状病毒、腺病毒等感染初期可能仅表现为发热,1-2天后出现腹泻或咳嗽。保持室内湿度50%-60%,少量多次喂温水,温水擦浴颈部、腋窝等部位可辅助退热。
2.细菌感染如中耳炎、肺炎等需抗生素治疗。若发热超过72小时,伴随耳朵抓挠、呼吸急促等症状,血常规检查可明确感染类型。头孢克肟、阿莫西林等常用抗生素需遵医嘱按疗程服用。
3.免疫接种后24小时内低热属正常反应。麻疹疫苗、百白破疫苗可能导致体温升至38℃左右,用退热贴冷敷额头,避免包裹过厚衣物。若出现高热惊厥需立即就医。
4.非感染性因素包括脱水热、衣物过多等。夏季水分摄入不足时,体温调节中枢紊乱会出现脱水热,补充口服补液盐Ⅲ能快速缓解。新生儿穿戴过厚时,减少衣物后体温多可自行下降。
5.幼儿急疹表现为持续3-5天高热后出疹,热退疹出是特征。期间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剂量按体重计算。皮疹无需特殊处理,保持皮肤清洁即可。
持续发热超过3天或体温超过39℃需儿科就诊,特别是伴随呕吐、嗜睡症状时。家中应备电子体温计、退热药和退热贴,避免使用酒精擦浴。记录发热时间、高温度及用药情况,就诊时提供详细发热日志有助于医生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