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个多月宝宝拉肚子需要及时补充水分预防脱水,调整饮食结构,必要时就医排查感染性病因。常见原因包括病毒感染、乳糖不耐受、辅食添加不当或过敏反应。
1.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常见病原体,表现为水样便伴发热呕吐。需用口服补液盐Ⅲ预防脱水,每次排便后补充50-100ml。持续发热超过24小时或血便需急诊。
2.乳糖不耐受
腹泻超过3天可能引发继发性乳糖酶缺乏。可暂时改用无乳糖配方奶粉,母乳喂养者可添加乳糖酶。症状缓解后需逐步转回常规喂养,过渡期约1-2周。
3.辅食问题
新添加的高纤维食物(如西梅泥)或致敏食材(鸡蛋、海鲜)可能刺激肠道。暂停新辅食3-5天,恢复期选择苹果泥、焦米汤等低渣食物。每次只尝试一种新食材,观察3天再添加另一种。
4.细菌感染
沙门氏菌等细菌感染会出现黏液血便。确诊需粪便培养,轻症可用益生菌(如布拉氏酵母菌)调节,中重度需抗生素治疗。注意消毒奶瓶餐具,处理尿布后洗手。
5.药物辅助治疗
蒙脱石散可吸附病原体,按1.5g/次、每日3次服用。锌制剂(10mg/天)能修复肠黏膜,连用10-14天。避免使用止泻药,可能加重病原体滞留。
护理期间保持臀部清洁,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并涂抹氧化锌软膏。记录排便次数、性状变化及尿量,出现嗜睡、眼窝凹陷等脱水体征应立即就医。多数腹泻1周内自愈,持续超过2周需排查慢性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