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36周需重点关注胎动监测、产前检查、身体护理、心理调适及临产准备五个方面。
1、胎动监测:
每日固定时间记录胎动次数,正常情况每小时3-5次。若12小时内胎动少于20次或突然减少50%以上,可能提示胎儿缺氧,需立即就医。可采用左侧卧位促进胎盘供血,避免长时间仰卧。胎动异常可能与脐带绕颈、胎盘功能减退等因素有关。
2、产前检查:
每周需进行胎心监护和超声检查,评估胎儿大小、羊水量及胎盘成熟度。重点监测血压、尿蛋白以排除妊娠高血压综合征。B族链球菌筛查若阳性需在分娩时使用抗生素预防新生儿感染。宫高测量异常可能提示胎儿生长受限或羊水异常。
3、身体护理:
每日温水清洗外阴预防感染,使用孕妇专用乳霜护理乳房。出现规律宫缩、破水或见红需立即住院。下肢水肿明显时应抬高双腿,限制钠盐摄入。痔疮发作可用无刺激湿巾清洁,避免久坐久站。妊娠纹处可涂抹维生素E油缓解瘙痒。
4、心理调适:
参加医院分娩预演课程减少焦虑,与伴侣共同制定分娩计划。呼吸训练每天练习15分钟帮助应对产痛。出现产前抑郁倾向表现为持续情绪低落、失眠时需心理干预。正念冥想和轻音乐有助于稳定情绪。避免过度关注网络负面分娩案例。
5、临产准备:
待产包需包含产妇卫生巾、哺乳文胸、新生儿衣物等物品。提前确定就医路线和陪产人员安排。学习拉玛泽呼吸法减轻分娩疼痛。家中准备易消化食物如小米粥、面条应对突发宫缩。了解剖宫产指征包括胎位异常、胎盘早剥等情况。
饮食上每日增加优质蛋白20克,选用鱼肉、鸡蛋等易消化食材,搭配菠菜补铁预防贫血。运动以散步为主,每次不超过30分钟,避免爬楼梯以防早破水。睡眠保持左侧卧位,使用孕妇枕缓解腰部压力。注意室内通风,室温维持在24-26℃。出现持续头痛、视物模糊等子痫前期症状需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