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是一种罕见的获得性造血克隆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睡眠后出现血红蛋白尿。该病主要由PIGA基因突变导致血细胞膜缺陷引发,典型特征包括血红蛋白尿、贫血、血栓形成倾向。
1、基因突变:
PIGA基因突变是根本病因,该基因负责合成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蛋白。突变导致造血无法正常合成GPI锚,使补体调节蛋白CD55和CD59缺失,红细胞易被补体系统破坏。这种突变属于体细胞突变,仅发生在异常克隆细胞系。
2、溶血机制:
睡眠时呼吸频率降低造成血液酸化,激活补体替代途径。缺乏CD55和CD59保护的红细胞在酸性环境中更易被补体攻破细胞膜,引发血管内溶血。溶血多发生在凌晨时段,晨起可见酱油色尿。
3、典型症状:
血红蛋白尿呈阵发性发作,尿液颜色从茶色到酱油色不等。长期溶血导致慢性贫血,表现为乏力、面色苍白。血栓形成风险显著增高,可发生肝静脉、门静脉等部位血栓。部分患者伴有脾肿大和黄疸。
4、诊断方法:
流式细胞术检测CD55和CD59表达是金标准,异常细胞占比超过5%可确诊。酸溶血试验和蔗糖溶血试验可作为辅助检查。血常规显示贫血和网织红细胞增高,血清结合珠蛋白降低,游离血红蛋白升高。
5、治疗原则:
补体抑制剂是首选治疗方案,可阻断补体激活级联反应。造血移植适用于年轻且配型成功的患者。输血支持治疗需用洗涤红细胞,同时需预防血栓形成。对于轻度患者可观察随访,避免感染等诱发因素。
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睡眠时适当抬高床头减少血液淤积。饮食注意补充叶酸和铁剂,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剧烈运动和高温环境,定期监测血常规和尿常规。出现头痛、腹痛等血栓症状需立即就医,妊娠期患者需加强产科和血液科联合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