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活动受限、神经功能障碍、肌肉痉挛及伴随损伤。临床表现与损伤程度和受累结构密切相关。
1、颈部疼痛:
损伤部位出现剧烈锐痛是首发症状,疼痛可向肩背部放射。颈椎稳定性破坏导致椎体及周围软组织损伤,刺激痛觉神经末梢。患者常采取强迫体位以减轻疼痛,触诊时棘突压痛明显。
2、活动受限:
颈椎主动与被动活动均显著受限,旋转和前屈后伸功能丧失。椎体结构完整性破坏导致机械性不稳,任何颈部运动都可能加重脊髓损伤风险。部分患者会出现头部支撑现象,需用双手托扶头部。
3、神经功能障碍:
根据脊髓受压程度表现为不同症状,轻者出现上肢麻木刺痛,重者出现四肢瘫痪。典型体征包括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及大小便功能障碍。脊髓完全横断损伤时会出现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完全丧失。
4、肌肉痉挛:
椎旁肌肉出现保护性痉挛是常见体征,表现为颈部肌肉僵硬和板状颈。这是机体通过肌肉收缩代偿脊柱稳定性的防御机制,但会加重神经根受压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肌痉挛影响通气功能。
5、伴随损伤:
常合并椎动脉损伤导致眩晕,或咽喉部血肿引起呼吸困难。高能量损伤可能伴发颅脑外伤、胸腹部脏器损伤。部分患者会出现神经源性休克,表现为低血压伴心动过缓。
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需绝对制动避免二次损伤,转运时使用颈托固定。急性期应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恢复期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包括关节活动度练习、肌肉力量训练和感觉再教育。饮食需保证充足蛋白质和钙质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D促进骨骼愈合。心理疏导对改善创伤后应激障碍有重要作用,家属应参与全程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