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的症状主要有上腹隐痛、餐后饱胀、反酸嗳气、食欲减退以及体重下降。
慢性胃炎患者常出现上腹部持续性或间歇性隐痛,疼痛多与胃黏膜炎症刺激有关。疼痛部位通常位于剑突下或左上腹,进食后可能加重。胃黏膜长期受炎症因子刺激会导致痛觉敏感,部分患者可能伴随灼热感。症状较轻时可尝试少食多餐,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胃排空功能受损是慢性胃炎的典型表现,患者进食后会出现上腹部胀满感,持续数小时不缓解。这与胃动力减弱、消化酶分泌不足有关。部分患者可能同时出现早饱现象,即进食少量食物就产生饱腹感。建议选择易消化食物,进食时充分咀嚼。
胃酸分泌异常和贲门功能失调会导致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产生烧心感。患者常出现频繁嗳气,嗳出气体带有酸腐味。夜间平卧时症状可能加重,长期反流可能引发反流性食管炎。睡眠时可适当抬高床头,避免睡前2-3小时进食。
慢性炎症影响胃黏膜的消化功能,导致患者出现食欲不振、见到油腻食物产生厌恶感。这与胃蛋白酶原分泌减少、胃酸环境改变有关。长期食欲下降可能造成营养摄入不足,建议选择清淡高蛋白饮食,如蒸鱼、蛋羹等易吸收食物。
消化吸收功能障碍会导致患者出现非刻意体重减轻,半年内体重下降超过5%需警惕。这与胃黏膜萎缩、内因子缺乏导致的营养吸收障碍有关。患者可能同时出现乏力、贫血等表现。应定期监测体重变化,必要时进行营养评估和干预。
慢性胃炎患者日常应注意饮食规律,避免过饥过饱。食物选择以温和易消化为主,如小米粥、山药、南瓜等具有胃黏膜保护作用的食材。烹饪方式宜采用蒸煮炖,减少油炸烧烤。可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全谷物、瘦肉等。餐后适量散步有助于促进胃排空,但应避免立即剧烈运动。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影响胃肠功能。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呕血黑便等报警症状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