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低血糖可能导致脑损伤,主要与血糖供应不足、代谢异常、早产、母体糖尿病及围产期缺氧等因素有关。严重低血糖可引发抽搐、意识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需通过血糖监测、静脉补糖、母乳喂养、病因治疗及神经保护等措施干预。
新生儿出生后中断胎盘葡萄糖供应,若未及时建立有效喂养,肝糖原储备不足易导致低血糖。尤其低出生体重儿糖原储存更少,需尽早开始母乳或配方奶喂养,必要时静脉补充葡萄糖溶液。
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遗传代谢病等可导致葡萄糖利用异常。此类患儿常需持续静脉输注高浓度葡萄糖,部分病例需使用二氮嗪或奥曲肽抑制胰岛素过度分泌,同时需排查氨基酸代谢障碍等病因。
早产儿胰高血糖素反应迟钝且糖异生能力弱,血糖调节机制不成熟。临床需每2-3小时监测血糖,通过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补糖维持血糖>2.6毫摩尔每升,极低体重儿需维持>2.8毫摩尔每升。
妊娠糖尿病母亲的新生儿因胎儿期高胰岛素血症,出生后易发生反应性低血糖。此类患儿需在出生后1小时内检测血糖,通过早期喂养预防,若血糖<2.0毫摩尔每升需立即静脉补糖治疗。
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因能量代谢障碍会出现继发性低血糖。除纠正血糖外,需亚低温治疗保护脑组织,监测脑电图异常放电,严重者需神经节苷脂等脑细胞营养药物支持。
预防新生儿低血糖需在出生后30分钟内开始母乳喂养,每2-3小时哺乳一次。监测高危儿血糖至生后48小时,保持环境温度在36.5-37.2摄氏度以减少能量消耗。出现喂养困难、嗜睡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脑损伤后遗症患儿需定期进行神经发育评估和康复训练,包括大运动、精细动作及认知功能锻炼,6月龄前开始干预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