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壅积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上腹部疼痛、餐后饱胀、恶心呕吐、体重下降、胆汁性呕吐等。该病通常由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先天性解剖异常、肿瘤压迫、术后粘连、慢性炎症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营养不良、脱水、电解质紊乱等症状。
1、上腹部疼痛
上腹部疼痛是十二指肠壅积症的常见表现,疼痛多位于脐周或右上腹,呈间歇性或持续性钝痛,进食后加重。疼痛可能与肠内容物淤积导致肠管扩张、肠壁张力增加有关。患者可尝试少量多餐、避免高脂饮食以缓解症状,严重时需遵医嘱使用解痉药物如消旋山莨菪碱片、匹维溴铵片等。
2、餐后饱胀
餐后饱胀感源于食物通过受阻,胃排空延迟。患者常描述为“吃一点就撑”,可能伴随嗳气、早饱。这与十二指肠水平部受压后蠕动减弱有关。建议进食易消化软食,餐后保持坐位或适度活动,必要时使用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片、莫沙必利片等。
3、恶心呕吐
呕吐多为胆汁性,含未消化食物残渣,常见于餐后数小时。长期呕吐可导致食管黏膜损伤。发病机制与肠梗阻引发的逆蠕动相关。急性发作时可暂时禁食,补充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医生可能开具甲氧氯普胺注射液或盐酸昂丹司琼片控制症状。
4、体重下降
因长期进食困难及营养吸收障碍,患者可能出现进行性体重减轻。严重者可伴贫血、低蛋白血症等营养不良表现。需通过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改善,如短肽型肠内营养粉、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等,同时治疗原发梗阻因素。
5、胆汁性呕吐
特征性表现为呕吐黄绿色苦味液体,提示十二指肠降部以下梗阻。可能伴随皮肤巩膜黄染,需警惕胆道梗阻并发症。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CP可明确梗阻部位,治疗需解除压迫因素,必要时行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
十二指肠壅积症患者应保持低脂低渣饮食,每日分6-8次少量进食,餐后采取膝胸卧位缓解压迫。避免紧身衣物增加腹压,定期监测体重及营养指标。若出现剧烈腹痛、呕血或持续呕吐,应立即就医排查肠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长期症状不缓解者需考虑手术治疗以解除机械性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