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肿瘤可通过手术切除、放射性碘治疗、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靶向药物治疗等方式治疗。甲状腺肿瘤可能与遗传因素、碘摄入异常、辐射暴露、内分泌紊乱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颈部肿块、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症状。
1、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是治疗甲状腺肿瘤的主要方法,适用于肿瘤体积超过一定范围或存在恶性倾向的情况。甲状腺肿瘤手术方式包括甲状腺部分切除术、甲状腺全切术等,具体选择需根据肿瘤性质决定。手术可能伴随喉返神经损伤、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等风险,术后需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
2、放射性碘治疗
放射性碘治疗常用于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辅助治疗,通过碘-131的放射性破坏残留甲状腺组织或转移病灶。治疗前需停用甲状腺激素并低碘饮食,治疗后可能出现唾液腺炎、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该治疗对未分化癌和髓样癌效果有限,需结合其他治疗方式。
3、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
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通过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抑制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降低肿瘤复发风险。治疗期间需定期检测甲状腺功能指标,调整药物用量。长期过量使用可能导致骨质疏松、心律失常等,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
4、靶向药物治疗
靶向药物治疗适用于晚期或转移性甲状腺癌,常用药物包括索拉非尼、乐伐替尼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这类药物通过阻断肿瘤血管生成和信号传导抑制肿瘤生长,可能引起高血压、手足综合征等不良反应。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肝功能、心电图等指标。
甲状腺肿瘤患者术后应保持均衡饮食,适量摄入含碘食物但避免过量,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和颈部超声。避免颈部剧烈运动和外伤,保持规律作息和良好心态。出现声音改变、吞咽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术后长期服用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者不可擅自停药或更改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