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半宝宝喘气粗可能由呼吸道感染、过敏反应、先天性气道异常、异物吸入、环境刺激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感染治疗、过敏原回避、气道管理、异物取出、环境改善等方式缓解。
婴幼儿呼吸道较窄,病毒或细菌感染易引发黏膜水肿。常见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可导致鼻腔分泌物增多,表现为呼吸频率增快伴喉鸣音。需进行血常规及病原学检查,细菌性感染可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病毒性感染以布洛芬退热为主。
接触尘螨、花粉等过敏原会引发气道痉挛,多伴有皮肤红斑或反复喷嚏。血清IgE检测可明确过敏原,急性发作期需使用西替利嗪滴剂,长期管理需每周清洗床品并使用空气净化器。
喉软骨软化症或气管狭窄患儿在哭闹时会出现喘鸣音,胸部CT三维重建可明确诊断。轻度病例通过俯卧位缓解,严重喉梗阻需行喉成形术。
幼儿误吞花生、玩具零件等异物会突发呛咳伴呼吸困难,胸部X线可见纵隔摆动。需立即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支气管镜探查应在全麻下进行。
二手烟、雾霾等污染物刺激呼吸道黏膜,导致暂时性气道高反应性。保持室内湿度50%-60%,冬季外出佩戴婴幼儿专用防护口罩。
日常需保持居室通风,每日开窗不少于2次;饮食避免冰冷食物刺激咽喉;睡眠时垫高肩部15度可减轻气道阻力;定期接种流感疫苗;避免接触毛绒玩具及宠物。若出现口唇青紫、吸气性凹陷或持续高热,需立即急诊处理。观察记录发作频率与诱因,复诊时携带详细喂养日志供医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