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诊断主要依据血糖检测,诊断标准包括空腹血糖、随机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糖尿病诊断需结合临床症状与实验室检查,主要有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随机血糖≥11.1mmol/L伴典型症状、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11.1mmol/L。
空腹血糖≥7.0mmol/L是糖尿病诊断的核心标准之一。空腹指至少8小时未摄入热量,检测通常选择晨起未进食状态。该指标反映基础胰岛素分泌功能,数值持续升高提示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若检测结果处于6.1-6.9mmol/L之间,属于空腹血糖受损,需进一步做糖耐量试验。
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可作为确诊依据。该指标通过标准餐或75g葡萄糖负荷后检测,反映机体处理糖负荷的能力。餐后血糖异常升高常早于空腹血糖异常,对早期糖尿病筛查更敏感。检测时需准确计时,从进食第一口开始计算2小时。
糖化血红蛋白≥6.5%反映近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该指标不受短期饮食或应激影响,稳定性优于瞬时血糖检测。但贫血、血红蛋白病变等血液疾病可能影响结果准确性。对于血糖波动大的患者,该指标能更全面评估长期血糖控制状况。
随机血糖≥11.1mmol/L伴典型症状可确诊糖尿病。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该标准适用于急诊或突发症状就诊的患者,检测时不考虑进食时间。单次检测异常需重复验证,避免应激性高血糖造成的误诊。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11.1mmol/L属于糖尿病。试验前需空腹8小时,服用75g葡萄糖粉后定时检测血糖。该检查能发现早期糖代谢异常,对空腹血糖正常但疑似糖尿病的患者尤为重要。妊娠期糖尿病诊断也依赖此试验。
糖尿病确诊需重复检测验证,单一异常值需结合临床表现判断。日常监测可关注血糖波动规律,控制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在130-200克,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糙米等。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定期检测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每年进行眼底、尿微量白蛋白等并发症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