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肝癌是否适合放疗需根据肿瘤分期、肝功能等情况综合评估,放疗方式主要有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立体定向放疗等。
弥漫性肝癌患者若肿瘤范围广泛但无远处转移,且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为A或B级,可考虑放疗。放疗前需通过增强CT或MRI评估病灶分布,结合甲胎蛋白等肿瘤标志物水平综合判断。对于合并门静脉癌栓或肝外转移者,放疗可作为姑息治疗手段缓解疼痛或梗阻症状。
通过CT定位精确勾画肿瘤靶区,利用多野照射技术使高剂量区与肿瘤形状吻合。该技术可保护正常肝组织,适用于病灶相对局限的弥漫性肝癌,单次剂量1.8-2.0Gy,总剂量40-50Gy。治疗期间需每周复查血常规监测骨髓抑制情况。
采用动态多叶光栅调节射线强度,实现对不规则分布病灶的剂量雕刻。特别适合伴有门静脉癌栓的弥漫性肝癌,可在保护胃肠道的同时给予癌栓区域60Gy以上剂量。治疗前需植入金属标记物辅助影像引导,分25-30次完成。
针对肝内3-5个散在病灶可采用大分割放疗,单次给予6-10Gy高剂量,3-5次完成。需配合呼吸门控技术减少靶区移动误差,治疗精度要求毫米级。该方式局部控制率较高,但可能引起放射性肝损伤,肝功能较差者慎用。
放疗常与靶向药物索拉非尼或仑伐替尼联用,增强肿瘤细胞放射敏感性。对于合并门静脉高压者,可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缓解症状后再放疗。治疗后2个月需复查增强影像评估,根据反应调整后续治疗方案。
弥漫性肝癌放疗期间应保证每日优质蛋白摄入量达1.2-1.5g/kg体重,优先选择鱼肉、蛋清等易消化蛋白。可进行太极拳、八段锦等低强度运动改善血液循环,但避免腹部受压动作。保持皮肤照射区清洁干燥,穿着纯棉衣物减少摩擦。每周监测肝功能指标,出现食欲减退或黄疸需及时复诊。放疗后半年内每2个月复查甲胎蛋白和肝脏影像,关注放射性肝纤维化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