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好发人群主要有长期饮食不规律者、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者、精神压力过大者以及中老年人群。
1、饮食不规律者:
长期暴饮暴食、过度饥饿或偏好辛辣刺激食物的人群,胃黏膜易受机械性及化学性损伤。胃酸分泌节律紊乱会导致黏膜防御功能下降,建议采用定时定量饮食模式,增加山药、南瓜等温和食材。
2、幽门螺杆菌感染:
该细菌感染是主要致病因素,其分泌的尿素酶会破坏胃黏膜屏障。感染者常伴随腹胀、嗳气症状,需通过碳13呼气试验确诊,方案包含质子泵抑制剂联合抗生素。
3、药物使用不当:
持续使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药物会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削弱胃黏膜保护机制。这类人群可能出现隐痛或黑便,必要时需更换为对胃肠道刺激较小的替代药物。
4、长期精神紧张:
焦虑抑郁状态会引起迷走神经功能紊乱,导致胃酸异常分泌。这类患者常见餐后饱胀感,建议通过正念训练配合腹式呼吸调节自主神经功能。
5、中老年群体:
随年龄增长出现的胃黏膜退行性变会降低修复能力,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时风险更高。建议定期进行胃镜检查,日常可补充维生素B族和锌元素。
预防慢性浅表性胃炎需建立健康饮食习惯,每日摄入足量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烹调方式以蒸煮为主。保持每周3次以上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有助于改善胃肠蠕动功能。睡眠时间应保证7小时以上,避免睡前两小时进食。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需实行分餐制,家庭成员建议同步筛查。出现持续上腹疼痛或体重下降时需及时进行胃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