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感染弓形虫可能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肌肉疼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胎儿畸形或流产。弓形虫感染症状主要有隐性感染、急性感染症状、胎儿宫内感染表现、眼部病变及神经系统异常。
1、隐性感染:
约90%孕妇感染后无典型症状,仅在血清学检查中发现特异性抗体阳性。这类隐性感染仍需通过定期产检监测胎儿发育情况,必要时进行羊水穿刺等产前诊断。
2、急性感染症状:
部分孕妇会出现类似流感症状,包括持续低热、夜间盗汗、全身乏力等全身症状,常伴有颈部或腋下淋巴结肿大,触痛明显但表面皮肤无红肿。症状通常持续2-4周自行缓解。
3、胎儿宫内感染:
孕早期感染可能导致胎儿出现脑积水、颅内钙化、视网膜脉络膜炎三联征,超声检查可见胎儿生长受限、肝脾肿大等异常。孕中晚期感染多表现为新生儿黄疸、血小板减少等迟发性症状。
4、眼部病变:
先天性弓形虫病患儿可能出现视网膜脉络膜瘢痕、斜视、眼球震颤等眼部异常,严重者可致视力障碍。这些病变可能在出生时即存在,也可能在儿童期逐渐显现。
5、神经系统异常:
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时,出生后可能出现小头畸形、癫痫发作、智力发育迟缓等后遗症。部分患儿会出现脑脊液异常改变,包括淋巴细胞增多和蛋白含量升高。
孕期应避免接触猫科动物粪便及未煮熟的肉类,处理生肉后需洗手。建议孕前进行弓形虫抗体筛查,IgG阳性者说明具有免疫力。妊娠期间出现不明原因发热或淋巴结肿大时,应及时检测弓形虫IgM抗体。确诊感染的孕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乙酰螺旋霉素等药物治疗,定期进行胎儿超声监测。新生儿出生后需采集脐带血进行PCR检测,阳性患儿需接受6-12个月的乙胺嘧啶联合磺胺嘧啶治疗,并长期随访视力及神经系统发育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