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小球肾炎主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异常。症状发展通常按早期尿液改变→全身性水肿→心血管系统受累的顺序进展。
1、血尿:
约40%患者出现肉眼可见的洗肉水样尿液,更多表现为显微镜下血尿。红细胞通过受损的肾小球基底膜进入尿液,尿沉渣检查可见变形红细胞。血尿程度与肾小球炎症严重性相关,但并非判断预后的绝对指标。
2、蛋白尿:
尿蛋白定量多在0.5-3克/24小时,极少达到肾病综合征水平。蛋白尿源于肾小球滤过屏障破坏,以白蛋白为主。长期大量蛋白尿可能提示病情进展,需监测尿蛋白/肌酐比值。
3、水肿:
晨起眼睑水肿常见,严重时波及下肢和全身。水肿机制涉及水钠潴留和低蛋白血症,心脏功能正常者水肿呈凹陷性。体重短期内增加5%以上需警惕急性心力衰竭。
4、高血压:
约80%患者出现血压升高,收缩压多超过140毫米汞柱。高血压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水钠排泄障碍有关。严重时可引发高血压脑病,表现为头痛、视物模糊或抽搐。
5、肾功能异常:
一过性血肌酐升高常见,但仅有不足1%进展至急性肾衰竭。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氮质血症,可能出现少尿(尿量<400毫升/天)或无尿。尿量恢复通常是病情好转的首发信号。
发病期间需严格限制钠盐摄入(每日<3克),避免高钾食物如香蕉、橙子等。建议卧床休息至水肿消退,监测每日尿量和体重变化。恢复期可逐步增加优质蛋白摄入,优先选择鱼类、蛋清等低磷蛋白源。适度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活动加重血尿。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链球菌感染后2-3周内需复查尿常规和血压。儿童患者建议休学至水肿和高血压完全缓解,成人患者应暂停重体力劳动至少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