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炎脱水可通过口服补液盐、少量多次饮水、饮用米汤或稀释果汁、食用含电解质的食物、静脉补液等方式补充水分。急性肠炎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频繁呕吐腹泻导致体液大量流失,需及时纠正脱水状态。
1、口服补液盐
口服补液盐含有葡萄糖和电解质,能快速补充丢失的水分和钠、钾等矿物质。卫生组织推荐的低渗型口服补液盐适合轻中度脱水患者,可按照说明书用温开水冲服。若出现呕吐可暂停10分钟后继续缓慢饮用。常见剂型包括口服补液盐散、口服补液盐溶液等。
2、少量多次饮水
每次饮用50-100毫升温水,间隔10-20分钟补充一次,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刺激胃肠。可加入少量食盐或蜂蜜调节渗透压。儿童需家长控制单次饮用量,使用小勺或滴管喂服。持续观察尿量及颜色变化,尿色变浅说明补水有效。
3、饮用米汤或稀释果汁
将大米熬煮后取上层米汤,含淀粉和微量电解质,对胃肠黏膜有保护作用。苹果汁、橙汁等需按1:1比例稀释后饮用,避免高糖加重腹泻。椰子水含天然电解质但糖分较高,每日不超过200毫升。家长需确保儿童饮用前充分加热灭菌。
4、含电解质食物
香蕉、土豆等富含钾元素,蒸煮后捣成泥状食用。苏打饼干、咸味面条可补充钠离子。症状缓解后逐渐添加低脂酸奶、嫩豆腐等易消化蛋白。避免高纤维蔬菜、油腻食物及乳制品加重肠道负担。
5、静脉补液
严重脱水出现意识模糊、少尿或无尿时需立即就医,通过静脉输注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等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婴幼儿出现前囟凹陷、皮肤弹性差等表现时,家长应尽快送医进行专业评估和治疗。
补液期间需密切监测体温、脉搏及排泄情况,记录24小时出入量。恢复期保持清淡饮食,避免生冷刺激食物。注意餐具消毒与手卫生,腹泻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血便、高热需复查便常规。儿童患者家长应定期测量体重,观察精神状态变化,必要时复查电解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