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病人通常需要进行鼻咽镜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活检、EB病毒血清学检测以及血液常规检查等。这些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评估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1、鼻咽镜检查
鼻咽镜分为间接鼻咽镜和纤维鼻咽镜两种,可直接观察鼻咽部黏膜病变情况。间接鼻咽镜通过反光镜观察鼻咽部结构,操作简便但视野有限。纤维鼻咽镜采用柔性光纤导管,可多角度观察鼻咽部细微变化,并能进行活检取样。检查前需清洁鼻腔,检查过程中可能出现轻微不适感。
2、影像学检查
常见影像学检查包括CT、MRI和PET-CT。CT能清晰显示鼻咽部骨质破坏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扫描层厚通常为3-5毫米。MRI对软组织分辨率更高,可区分肿瘤与周围正常组织,特别适合评估颅底侵犯。PET-CT通过放射性示踪剂显示肿瘤代谢活性,有助于发现远处转移灶。检查前需去除金属物品,部分检查需要注射造影剂。
3、病理活检
病理活检是确诊鼻咽癌的金标准,常在鼻咽镜引导下钳取病变组织。活检标本经固定、包埋、切片和染色后,由病理医师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根据卫生组织分类,鼻咽癌可分为角化型鳞状细胞癌、非角化型癌和未分化癌三种主要类型。活检后可能出现少量出血,通常可自行停止。
4、EB病毒检测
EB病毒与鼻咽癌发病密切相关,检测项目包括EB病毒壳抗原IgA抗体和EB病毒DNA定量。壳抗原IgA抗体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法,阳性结果提示EB病毒活跃感染。血浆EB病毒DNA检测通过PCR技术定量,可用于监测和复发预测。部分健康人群也可能出现EB病毒抗体阳性,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5、血液常规检查
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和肿瘤标志物检测。血常规可反映贫血和感染情况,鼻咽癌患者常见血红蛋白降低。肝肾功能检查评估器官功能状态,为化疗方案选择提供依据。肿瘤标志物如SCC抗原和CYFRA21-1可能升高,但特异性较低。采血前一般需要空腹8-12小时,避免剧烈运动。
鼻咽癌患者在检查期间应保持充足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上建议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如鱼肉、蛋类和新鲜蔬菜水果。检查后出现持续鼻出血、头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期间定期复查血常规,监测骨髓抑制情况。保持鼻腔清洁,可使用生理盐水冲洗,但避免用力擤鼻。适当进行散步等轻度运动,增强机体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