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穿孔保守治疗主要有禁食胃肠减压、药物治疗、营养支持三种方式。胃穿孔通常由消化性溃疡、外伤、胃部肿瘤等因素引起,表现为突发上腹剧痛、腹膜刺激征、休克等症状。
1、禁食胃肠减压
通过鼻胃管持续吸引胃内容物,减少胃酸和消化液对穿孔部位的刺激。治疗期间需绝对禁食,待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后逐步过渡至流质饮食。该措施可降低腹腔感染风险,为穿孔自然闭合创造条件。胃肠减压需配合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每日引流量超过500毫升时应警惕幽门梗阻。
2、药物治疗
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可抑制胃酸分泌,促进黏膜修复。抗生素如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需覆盖肠道菌群,预防腹腔感染。解痉药如消旋山莨菪碱片能缓解平滑肌痉挛。药物联合使用需持续7-14天,治疗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若出现寒战高热、腹痛加重需考虑手术干预。
3、营养支持
初期通过静脉输注氨基酸脂肪乳维持营养,后期逐步过渡至肠内营养制剂如短肽型全营养粉。每日热量供给应达到25-30千卡/公斤体重,蛋白质需求为1.2-1.5克/公斤。营养支持可改善低蛋白血症,促进组织修复。治疗期间需定期检测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避免过度喂养导致代谢负担。
保守治疗期间需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增加腹压动作。每2小时监测生命体征,观察腹痛变化及引流液性状。若72小时内无改善或出现板状腹、持续发热等表现,应立即转手术治疗。恢复期饮食应从米汤、藕粉等低渗流食开始,6-8周内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定期胃镜复查确认穿孔愈合情况,幽门螺杆菌阳性者需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