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会引起呼吸衰竭,其他可能导致呼吸衰竭的疾病主要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重症肺炎、肺栓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呼吸衰竭是这些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的常见并发症。
1、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长期反复发作会导致气道阻塞和肺功能下降。炎症持续刺激使支气管壁增厚,黏液分泌增多,气道狭窄逐渐加重。随着病情进展,气体交换功能障碍,终可能发展为呼吸衰竭。患者通常表现为持续性咳嗽、咳痰和活动后气促。治疗可使用氨溴索口服溶液、乙酰半胱氨酸颗粒等祛痰药物,配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控制炎症。
2、肺气肿
肺气肿患者的肺泡壁破坏,肺弹性回缩力减弱,导致呼气困难。病变持续发展会使有效通气面积减少,残气量增加,形成二氧化碳潴留和低氧血症。典型症状包括进行性呼吸困难、桶状胸等。稳定期可使用噻托溴铵粉雾剂改善通气,急性加重期可能需要无创通气支持。
3、重症肺炎
重症肺炎时肺部炎症范围广泛,肺泡腔内充满炎性渗出物,严重影响氧合功能。病原体毒素和炎症介质可损伤肺泡毛细血管膜,导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患者多出现高热、呼吸急促、紫绀等表现。治疗需根据病原学选择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抗生素,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
4、肺栓塞
肺栓塞是血栓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导致的急症。大面积栓塞时肺动脉压力急剧升高,右心负荷加重,同时左心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下降。患者突发呼吸困难、胸痛、咯血,严重者可迅速出现循环衰竭。确诊后需立即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抗凝,必要时行溶栓治疗。
5、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多种因素引起的急性弥漫性肺损伤。肺泡-毛细血管屏障破坏导致肺水肿,肺顺应性降低,即使高浓度吸氧也难以纠正低氧血症。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呼吸窘迫和顽固性低氧血症。治疗需要机械通气配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控制炎症反应。
预防呼吸衰竭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戒烟并避免接触有害气体和粉尘。保持适度运动增强呼吸肌力量,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出现呼吸困难加重、意识改变等表现应及时就医。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评估病情,遵医嘱规范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和吸入激素等药物控制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