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烂性十二指肠球炎是否严重需结合病变程度判断,多数患者经规范治疗可痊愈,但存在出血、穿孔等并发症风险时需警惕。
糜烂性十二指肠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上腹隐痛、反酸、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轻度黏膜糜烂患者通过抑酸护胃治疗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等药物干预,配合低脂低刺激饮食,症状多在2-4周缓解。胃镜检查显示黏膜充血水肿伴浅表糜烂者,及时幽门螺杆菌感染可显著降低复发概率。
当病变累及黏膜下层或伴活动性出血时,可能出现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表现,此时需住院行内镜下止血或静脉注射质子泵抑制剂。长期未规范治疗者可能进展为十二指肠溃疡,甚至发生穿孔需外科手术干预。合并贫血、消瘦等全身症状或反复发作超过3个月者,应警惕恶性病变可能,需完善病理活检排除肿瘤性病变。
建议患者避免饮酒及辛辣食物,规律服用医生开具的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等抑酸药物,定期复查胃镜监测黏膜修复情况。出现持续腹痛加重、呕血或柏油样便时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