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主要的病因是高血压,其他常见原因包括脑血管畸形、脑淀粉样血管病、血液病、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等。脑出血通常起病急骤,可能伴随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1、高血压
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是脑出血的首要病因。持续升高的血压会导致脑内小动脉壁发生玻璃样变或纤维样坏死,血管弹性下降,在血压骤升时易破裂出血。典型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伴喷射性呕吐,常见于基底节区出血。确诊需结合头部CT检查,治疗需紧急降压,可选用乌拉地尔注射液、尼卡地平注射液等静脉用药,同时需控制脑水肿。
2、脑血管畸形
脑血管畸形是青少年脑出血的常见原因,包括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等。畸形血管团结构异常,血管壁薄弱处易破裂出血。患者可能突发癫痫或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通过脑血管造影可明确诊断。治疗需根据病情选择介入栓塞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或手术切除。
3、脑淀粉样血管病
脑淀粉样血管病多见于老年人群,β-淀粉样蛋白在脑血管壁沉积导致血管脆性增加。典型表现为反复发生的脑叶出血,常累及顶枕叶。诊断需结合磁共振梯度回波序列显示多发微出血灶,治疗以控制血压为主,可选用氨氯地平片等长效降压药。
4、血液系统疾病
白血病、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血液病可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引发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常有皮肤黏膜出血史,实验室检查可见凝血指标异常。治疗需输注血小板、凝血因子等替代治疗,同时处理原发病,必要时使用氨甲环酸注射液止血。
5、药物因素
长期使用华法林钠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抗凝抗血小板药物会增加脑出血风险。出血多发生于用药过量或合并外伤时,表现为渐进性神经功能恶化。治疗需立即停用相关药物,使用维生素K1注射液拮抗华法林作用,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纠正凝血功能。
预防脑出血需定期监测血压,高血压患者应规律服用降压药物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控制每日钠盐不超过5克。戒烟限酒,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服用抗凝药物者需定期复查凝血功能,调整用药剂量。出现突发剧烈头痛、肢体无力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