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和肺炎可通过症状特点、病程进展及检查结果进行鉴别。感冒多由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鼻塞、流涕、喉咙痛等上呼吸道症状;肺炎通常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导致,伴随高热、咳嗽咳痰、胸痛及呼吸困难等下呼吸道症状。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呼吸急促、血氧下降等表现,需警惕肺炎可能,建议及时就医完善血常规、胸部CT等检查。
1、症状差异
感冒症状以鼻咽部不适为主,常见清水样鼻涕、打喷嚏、咽干咽痒,发热多为低热且持续时间短。肺炎患者咳嗽更剧烈,痰液可能呈黄绿色或铁锈色,部分患者出现胸痛随呼吸加重,呼吸频率超过20次/分钟提示肺部受累。婴幼儿肺炎可能仅表现为拒奶、精神萎靡而无典型咳嗽。
2、病程特点
普通感冒症状多在3-5天达到高峰后逐渐缓解,7-10天内自愈。肺炎症状往往持续进展,发热超过3天不退或退热后复升,咳嗽2周以上未好转需考虑肺炎。老年人或免疫力低下者可能出现不典型病程,表现为乏力、食欲下降等非特异性症状。
3、体征区别
感冒患者肺部听诊通常无异常,肺炎患者可闻及湿啰音或支气管呼吸音。重症肺炎可能出现口唇紫绀、三凹征等缺氧体征。医生叩诊时肺炎区域呈浊音,而感冒无此表现。儿童肺炎可能出现鼻翼扇动、点头样呼吸等特征性表现。
4、辅助检查
血常规检查中,病毒性感冒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偏低,细菌性肺炎常显示中性粒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超过50mg/L或降钙素原升高提示细菌感染可能。胸部X线是确诊肺炎的金标准,可见斑片状浸润影,而感冒患者胸片无异常。脉搏血氧饱和度低于94%需警惕肺炎。
5、高危人群
65岁以上老年人、慢性心肺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及婴幼儿是肺炎高危人群。这类人群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建议尽早进行病原学检查,必要时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呋辛酯片或左氧氟沙星片等药物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日常需注意观察症状变化,感冒患者应多休息、适量增加温水摄入,避免继发细菌感染。肺炎患者需保证充足营养,选择高蛋白易消化食物如蒸蛋羹、鱼肉粥等,恢复期可进行呼吸训练改善肺功能。出现持续高热不退、意识模糊或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须立即急诊处理。吸烟者应戒烟,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建议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