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支气管肺炎的致病菌主要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支原体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这些病原体可通过飞沫传播或接触感染,常引发发热、咳嗽、气促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原体类型。
1、肺炎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是小儿支气管肺炎常见的细菌性病原体,多发生于冬季和春季。感染后患儿可能出现高热、寒战、铁锈色痰等症状。治疗需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头孢克洛颗粒或注射用青霉素钠。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呼吸频率,避免脱水。
2、流感嗜血杆菌
流感嗜血杆菌易感染5岁以下儿童,尤其未接种Hib疫苗的婴幼儿。典型表现为突发高热、犬吠样咳嗽伴喘息。临床常用头孢呋辛酯干混悬剂、阿奇霉素颗粒进行治疗。家长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二手烟刺激患儿呼吸道。
3、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患儿,病情进展迅速,易形成肺脓肿。特征为持续高热、脓性痰和胸痛。治疗需选用注射用苯唑西林钠、盐酸万古霉素等药物。家长发现患儿出现呼吸困难或皮肤青紫时需立即就医。
4、肺炎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感染好发于学龄期儿童,表现为顽固性干咳、低热和头痛。红霉素肠溶片、阿奇霉素干混悬剂是常用治疗选择。家长可给患儿饮用温蜂蜜水缓解夜间咳嗽,但1岁以下婴儿禁用蜂蜜。
5、呼吸道合胞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主要病毒性病原体,易在托幼机构暴发流行。特征为喘息、呼吸急促和喂养困难。治疗以雾化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为主。家长需用生理盐水清洁患儿鼻腔,维持半卧位缓解呼吸困难。
预防小儿支气管肺炎需按时接种肺炎球菌疫苗、Hib疫苗等计划免疫制剂。保持居室通风,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流感季节减少去人群密集场所。患儿饮食应选择易消化的粥类、蒸蛋等食物,少量多次喂水防止脱水。恢复期可适当补充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泥、南瓜泥,帮助呼吸道黏膜修复。若咳嗽持续超过1周或出现呼吸费力、精神萎靡等症状,须及时复查血常规和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