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胆囊炎可通过禁食胃肠减压、抗生素治疗、胆囊穿刺引流、胆囊造瘘术、胆囊切除术等方式治疗。化脓性胆囊炎通常由胆道梗阻、细菌感染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右上腹剧痛、高热寒战等症状。
1、禁食胃肠减压
急性期需完全禁食以减少胆汁分泌,通过鼻胃管引流胃内容物缓解胆囊压力。胃肠减压能降低胆道系统负担,配合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该方法适用于早期症状较轻或术前准备阶段。
2、抗生素治疗
需静脉使用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常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美罗培南等。抗生素应覆盖肠道常见致病菌,治疗周期需持续至体温正常且炎症指标下降。严重感染时需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用药方案。
3、胆囊穿刺引流
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胆囊置管引流脓液,适用于高龄或基础疾病多无法耐受手术者。引流后可减轻胆囊内压力,缓解中毒症状,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需每日观察引流液性状和量,保持引流管通畅。
4、胆囊造瘘术
通过开腹或腹腔镜手术在胆囊底部造瘘放置引流管,适用于胆囊壁严重坏死但局部粘连紧密者。该术式能有效引流感染灶,待炎症控制3个月后再行二期胆囊切除。术后需加强引流管护理,预防逆行感染。
5、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性治疗手段,适用于一般状况较好、发病72小时内者。对于胆囊坏疽穿孔或合并弥漫性腹膜炎需急诊开腹手术。术中需仔细分离Calot三角区,避免胆管损伤,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
化脓性胆囊炎患者康复期应保持低脂饮食,避免油腻及高胆固醇食物,可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胸肉等。术后1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腹部超声观察胆管情况。出现腹痛加剧、黄疸或发热等症状需及时返院就诊。长期随访中需注意胆总管结石等并发症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