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病人蛋白低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口服蛋白补充剂、静脉营养支持、纠正肝功能异常、治疗原发疾病等方式改善。蛋白低通常由营养不良、肝功能受损、蛋白合成障碍、蛋白丢失过多、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结构
每日需保证每公斤体重摄入1.2-1.5克优质蛋白,优先选择易消化的动物性蛋白如鸡蛋羹、脱脂牛奶、鱼肉泥。可将西蓝花与鸡胸肉制成肉丸,分5-6次少量进食。避免高脂食物加重肝脏负担,同时搭配维生素B族丰富的糙米粥帮助蛋白质代谢。
2、口服蛋白补充剂
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乳清蛋白粉、大豆分离蛋白粉等营养补充剂,选择不含芳香族氨基酸的肝病专用配方。对于存在肝性脑病风险者,应选用支链氨基酸制剂如复方氨基酸胶囊。需监测血氨水平,出现嗜睡症状时立即停用。
3、静脉营养支持
对严重低蛋白血症或消化道出血患者,需住院输注人血白蛋白注射液,配合葡萄糖注射液与脂肪乳注射液进行全肠外营养。治疗期间每日检测前白蛋白水平,白蛋白注射液使用剂量需根据血清白蛋白检测值动态调整。
4、纠正肝功能异常
合并黄疸或腹水时,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改善肝细胞功能,联用呋塞米片利尿。对于胆汁淤积型肝损伤,建议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促进蛋白合成。需定期复查肝功能指标,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
5、治疗原发疾病
针对肝癌本身可考虑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控制肿瘤进展,或使用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等靶向药物。对于终末期患者,肝移植是根本解决方案。所有治疗方案需由肝胆外科与肿瘤科医师联合制定,同步进行营养风险评估。
肝癌患者应建立饮食日记记录每日蛋白摄入量,每周监测体重变化。烹调方式以蒸煮为主,避免烧烤类高致癌风险食物。可进行床边踝泵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但需避免腹部受压的体位。出现下肢水肿或意识改变时需立即就医,长期蛋白补充需配合定期肝肾功能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