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看儿童抑郁症比较好的医院有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庆市中医院、重庆市妇幼保健院、重庆三峡中心医院、重庆市人民医院。
儿童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复杂多样,可能与遗传因素、家庭环境、学业压力、社交困难等多方面因素有关。早期识别和干预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理科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是西南地区规模大的儿童专科医院,其心理科在儿童抑郁症诊疗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医院配备专业的儿童心理评估系统和治疗团队,采用药物治疗与心理干预相结合的综合,为患儿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中山二路136号。
就诊科室:心理科。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2:00,下午14:00-17:30。
2.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心理科
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是重庆市精神卫生防治的机构,其儿童青少年心理科专注于儿童抑郁症等心理问题的诊疗。医院拥有专业的儿童心理治疗师团队,开展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等多种心理干预方法,为患儿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服务。
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地址:重庆市江北区金紫山102号。
就诊科室:儿童青少年心理科。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日8:00-17:30。
3.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卫生中心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卫生中心设有专门的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在儿童抑郁症诊疗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医院采用多学科协作模式,整合精神科、心理科、儿科等专业力量,为患儿提准诊断和科学治疗。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地址:重庆市渝中区袁家岗友谊路1号。
就诊科室:心理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2:00,下午14:00-17:30。
4.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理科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理科在儿童心理健康领域具有较强实力,其儿童抑郁症诊疗团队由资深专家组成。医院配备的心理评估设备,开展个体心理治疗、团体心理辅导等多种治疗方式,帮助患儿改善情绪状态。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正街30号。
就诊科室:心理科。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2:00,下午14:30-17:30。
5.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心理科
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心理科在儿童心理问题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尤其擅长儿童抑郁症的早期识别和干预。医院注重家庭参与治疗过程,为患儿及其家长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和指导。
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地址:重庆市北碚区碚峡路93号。
就诊科室:心理科。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2:00,下午14:00-17:30。
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理科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理科设有专门的儿童心理门诊,在儿童抑郁症诊疗方面具有特色优势。医院采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患儿提供全面的评估和个体化治疗方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临江路74号。
就诊科室:心理科儿童心理门诊。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2:00,下午14:00-17:30。
7.重庆市中医院-神志病科
重庆市中医院神志病科在运用中医药治疗儿童抑郁症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科室将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心理治疗相结合,通过中药调理、针灸、推拿等多种方式,帮助患儿改善情绪状态。
重庆市中医院地址:重庆市江北区盘溪七支路6号。
就诊科室:神志病科。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2:00,下午14:00-17:30。
8.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
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设有儿童心理行为门诊,专注于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早期筛查和干预。医院针对儿童抑郁症开展系统评估和综合干预,帮助患儿重建健康心理状态。
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地址:重庆市渝中区金汤街64号。
就诊科室:儿童保健科心理行为门诊。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2:00,下午14:00-17:30。
9.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心理科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心理科在儿童心理问题诊疗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其儿童抑郁症诊疗团队由专业心理医生组成。医院注重心理治疗与行为干预相结合,为患儿提供全面的心理健康服务。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地址:重庆市万州区新城路165号。
就诊科室:心理科。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2:00,下午14:00-17:30。
10.重庆市人民医院-心理科
重庆市人民医院心理科设有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在儿童抑郁症诊疗方面具有专业优势。医院采用多模式干预方法,结合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帮助患儿改善情绪问题和行为问题。
重庆市人民医院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中山一路312号。
就诊科室:心理科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2:00,下午14:00-17:30。
儿童抑郁症的预防与健康管理需要家庭、学校和医疗机构多方协作。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营造积极的校园氛围;医疗机构应提供专业的筛查和干预服务。日常生活中,保证充足睡眠、规律作息、适度运动都有助于预防抑郁症。对于已经出现抑郁症状的儿童,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避免病情加重影响身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