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胆囊炎的症状主要有右上腹疼痛、发热、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及黄疸。该病多由胆囊结石、细菌感染或胆道畸形等因素引发,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右上腹疼痛
疼痛多位于右上腹或中上腹,可能向右肩背部放射,常呈持续性绞痛或钝痛,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婴幼儿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蜷缩身体。疼痛可能与胆囊壁炎症刺激或胆道梗阻有关,需通过超声检查辅助诊断。
2、发热
体温可升高至38-39℃,伴随寒战或精神萎靡。发热由细菌感染(如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或炎症反应导致,血液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家长需监测体温变化,避免高热惊厥。
3、恶心呕吐
约半数患儿出现胆汁性呕吐,呕吐物可呈黄绿色,与胆囊收缩功能紊乱或胆道压力增高有关。反复呕吐可能导致脱水,家长需观察尿量及口腔黏膜湿润度,必要时静脉补液。
4、食欲减退
患儿拒食、厌油腻为典型表现,因胆汁排泄受阻影响脂肪消化。长期摄入不足可能引起体重下降,可暂时给予清淡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等低脂食物。
5、黄疸
皮肤巩膜黄染提示可能合并胆总管梗阻,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黄疸程度与梗阻持续时间相关,需通过磁共振胰胆管造影评估胆道情况,排除胆道闭锁等先天性疾病。
患儿发病期间应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加重腹痛。饮食需严格低脂,少量多餐,可选择蒸蛋羹、软烂面条等易消化食物。恢复期逐步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糜、豆腐等。家长需记录症状变化,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注射液、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定期复查超声监测胆囊恢复情况。若出现持续高热、意识改变或腹胀加剧,须立即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