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术后复查项目有乳腺超声、乳腺钼靶、肿瘤标志物检测、胸部CT、骨扫描等。术后复查有助于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复发或转移。
1、乳腺超声
乳腺超声是乳腺癌术后复查的基础项目,通过高频声波成像观察乳腺及腋窝淋巴结情况。超声检查无辐射,可重复进行,适合评估局部软组织结构和血流信号。对于保乳手术患者,超声能清晰显示手术区域是否有异常回声或新发病灶。检查前无须特殊准备,但需避开月经周期中乳腺充血明显的时段。
2、乳腺钼靶
乳腺钼靶检查利用X线成像技术筛查对侧乳腺及手术区域微钙化灶。对于乳房重建或植入假体的患者,需采用特殊投照位避免假体干扰。钼靶对微小钙化敏感,能发现早期原位癌复发,但年轻致密型乳腺可能影响检出率。建议与超声联合使用,检查间隔根据复发风险分级确定。
3、肿瘤标志物
CA153和CEA等肿瘤标志物检测通过血液分析辅助监测肿瘤负荷。指标升高可能提示复发或转移,但需结合影像学确认,因炎症、肝功能异常等也可引起假阳性。激素受体阳性患者还需定期检测雌孕激素水平,指导内分泌治疗调整。采血前应空腹8小时,避免剧烈运动影响结果。
4、胸部CT
胸部CT可检出肺内转移结节和纵隔淋巴结肿大,层厚小于5毫米的薄层扫描能发现3毫米以上病灶。对于三阴性乳腺癌或初诊伴有肺转移高危因素的患者尤为重要。检查时需屏气配合以减少伪影,造影剂增强扫描前需评估肾功能。辐射剂量较低,但妊娠期应避免。
5、骨扫描
全身骨扫描采用放射性核素显像评估骨骼转移,较X线提前3-6个月发现骨破坏。适用于有骨痛症状或碱性磷酸酶升高的患者,典型表现为多发放射性浓聚灶。检查后需多饮水促进核素排泄,24小时内避免密切接触孕妇及婴幼儿。疑似病灶需进一步行MRI或PET-CT确认。
乳腺癌术后应建立个体化复查方案,前2年每3-6个月复查一次,5年后可延长至每年一次。除医学检查外,需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D,避免高脂高糖食物。规律进行有氧运动和抗阻力训练,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注意患肢功能锻炼,预防淋巴水肿,出现异常疼痛或肿块及时就诊。保持良好心态,必要时寻求心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