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呼吸道黏膜、免疫反应异常及细胞损伤有关。肺炎支原体通过黏附蛋白与宿主细胞结合,诱发炎症反应和上皮细胞损伤,同时免疫系统过度应答可能导致组织病理变化。
肺炎支原体通过表面黏附蛋白P1和P30等结构与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特异性结合,破坏纤毛运动功能并释放过氧化氢等毒性物质,直接损伤细胞膜。感染后机体产生IgM和IgG抗体,但支原体抗原变异可逃避免疫清除。Th2型免疫应答占优势时,IL-4和IL-13等细胞因子促进黏液过度分泌,导致气道阻塞。部分患者出现交叉免疫反应,抗支原体抗体与人体心、脑、肝等组织发生交叉反应,引发肺外并发症。重症患者中,肺炎支原体与呼吸道其他病原体共感染可能加重组织损伤。
肺炎支原体通过表面黏附蛋白P1和P30等结构与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特异性结合,破坏纤毛运动功能并释放过氧化氢等毒性物质,直接损伤细胞膜。感染后机体产生IgM和IgG抗体,但支原体抗原变异可逃避免疫清除。Th2型免疫应答占优势时,IL-4和IL-13等细胞因子促进黏液过度分泌,导致气道阻塞。部分患者出现交叉免疫反应,抗支原体抗体与人体心、脑、肝等组织发生交叉反应,引发肺外并发症。重症患者中,肺炎支原体与呼吸道其他病原体共感染可能加重组织损伤。
支原体肺炎患者应保证充足休息,维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毫升以稀释呼吸道分泌物。饮食选择易消化的高蛋白食物如鸡蛋羹、清蒸鱼,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咳嗽症状。恢复期可进行呼吸训练如腹式呼吸,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出现持续高热、胸痛或呼吸困难时应及时复查胸部影像学,老年患者和儿童需特别注意监测血氧饱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