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一检查出来就是晚期可能与早期症状隐匿、缺乏特异性筛查手段、肝脏代偿功能强、高危人群未定期体检、肿瘤进展迅速等因素有关。肝癌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右上腹疼痛、消瘦、黄疸等表现,建议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超声联合甲胎蛋白筛查。
1、症状隐匿
肝脏实质内缺乏痛觉神经,早期肿瘤生长时患者多无疼痛感。当肿瘤侵犯肝包膜或周围组织时才会出现右上腹隐痛,此时肿瘤往往已较大。部分患者仅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症状,易被误认为普通胃肠不适。对于慢性乙肝携带者,即使转氨酶正常也需每半年检查一次肝脏超声。
2、筛查不足
我国肝癌高危人群包括乙肝病毒携带者、肝硬化患者、长期酗酒者等,但基层医疗机构常缺乏规范的筛查体系。普通体检中的肝功能检查无法发现早期肝癌,甲胎蛋白检测也存在假阴性可能。建议高危人群采用超声检查联合甲胎蛋白检测,必要时进行增强CT或磁共振检查。
3、代偿能力强
健康肝脏仅需30%功能即可维持机体代谢需求,这使得肿瘤在肝功能失代偿前可长期潜伏。当出现腹水、黄疸等肝功能衰竭表现时,肿瘤多已占据肝脏体积70%以上。临床常见无症状患者通过体检发现巨大肝癌,此时手术切除机会已丧失。
4、忽视体检
乙肝病毒携带者中约60%未接受规律随访,酗酒人群很少主动进行肝脏检查。部分患者因经济条件限制回避体检,直到出现严重症状才就医。对于有肝癌家族史者,应从30岁开始每年进行两次肝脏专项检查。
5、进展迅速
肝癌细胞增殖速度显著快于其他实体肿瘤,从癌前病变发展到晚期可能仅需6-12个月。合并肝硬化的患者更易发生脉管浸润和肝内转移,部分患者两次体检间隔期即出现肿瘤分期跳跃。肝细胞癌恶性程度高,确诊时约70%患者已失去性治疗机会。
预防肝癌需从控制基础肝病入手,乙肝患者应严格遵医嘱抗病毒治疗,丙肝患者需及时清除病毒。戒除酗酒习惯,避免食用霉变食物,超重人群需控制脂肪肝进展。日常注意观察皮肤巩膜黄染、异常出血倾向等信号,出现持续腹胀、消瘦应及时就诊。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肝胆超声检查,高危人群缩短至半年一次,早期发现可通过手术、消融等治疗获得较好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