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心肌炎可能引起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心肌炎是指心肌发生炎症反应,主要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因素引起,患儿可能出现胸闷、乏力、心悸等症状。
1、心律失常
小儿心肌炎可能导致心脏电传导系统受损,引发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或心律不齐。病毒直接侵袭心肌细胞或免疫反应损伤传导纤维是常见原因。患儿可能出现心悸、头晕甚至晕厥。医生可能建议使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普罗帕酮片或阿托品注射液等药物控制心律,严重时需安装临时起搏器。
2、心力衰竭
炎症导致心肌收缩力下降时可能引发心力衰竭。患儿表现为呼吸困难、下肢水肿、喂养困难。这种情况与心肌细胞大面积损伤有关,需使用地高辛口服溶液、呋塞米片等药物改善心功能,必要时需进行机械通气支持。
3、心源性休克
重症心肌炎可能因心输出量急剧下降导致休克。患儿会出现四肢湿冷、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等表现。这种情况需要静脉使用多巴胺注射液、肾上腺素注射液等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部分病例需要体外膜肺氧合支持。
4、猝死风险
暴发性心肌炎可能引发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猝死。青少年患者运动时突发晕厥需警惕这种风险。预防措施包括避免剧烈运动、持续心电监护,必要时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
5、慢性心肌病
部分患儿可能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长期心肌纤维化会导致心脏扩大、收缩功能持续减退。这种情况需要长期服用卡维地洛片、螺内酯片等药物延缓病情进展,终末期需考虑心脏移植。
家长发现儿童有异常疲乏、呼吸急促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恢复期需保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控制钠盐摄入。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疫苗接种需咨询专科医生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