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手术后高烧可能与术后感染、肿瘤热、药物反应、胆瘘或深静脉血栓等因素有关。术后发热是常见现象,但持续高热需警惕并发症,建议及时就医排查病因。
1、术后感染
手术创伤可能导致细菌侵入腹腔或切口,引发肺部感染、腹腔脓肿或切口感染。表现为体温超过38.5摄氏度,伴随寒战、局部红肿或脓性分泌物。需通过血常规、C反应蛋白检测确认,治疗需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抗生素,必要时需穿刺引流。
2、肿瘤热
肿瘤组织坏死释放致热原可能引起中低度发热,体温多在37.5-38.5摄氏度波动,无明确感染灶。可能与术后残余肿瘤或转移灶相关,需通过PET-CT评估。可短期使用布洛芬混悬液退热,根本治疗需结合靶向药物如甲磺酸仑伐替尼胶囊或介入治疗。
3、药物反应
术后使用的麻醉药、抗生素或保肝药物可能引起药物热,常见于术后3-5天,表现为弛张热伴皮疹。需停用可疑药物如注射用异甘草酸镁,改用替代药物如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必要时联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抗过敏治疗。
4、胆瘘
肝切除术后胆管损伤可能导致胆汁渗漏,引发化学性腹膜炎和发热。典型表现为右上腹痛伴黄疸,超声可见腹腔积液。需禁食并留置引流管,使用注射用生长抑素减少胆汁分泌,严重时需行ERCP放置胆道支架。
5、深静脉血栓
术后卧床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血栓脱落可能引起肺栓塞伴发热。表现为呼吸困难伴低热,D-二聚体显著升高。需立即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抗凝,危重时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
肝癌术后患者应每日监测体温4次,保持切口干燥清洁,遵医嘱按时服用抗炎药物。饮食选择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如鱼肉粥、蒸蛋羹,避免油腻辛辣。术后2周内以床上活动为主,逐步过渡到床边站立。若发热持续超过48小时或体温超过39摄氏度,需立即返院复查血常规、腹部CT及血培养,排除严重感染或吻合口瘘等并发症。术后1个月内避免提重物或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肝功能及肿瘤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