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骨转移意味着肿瘤细胞从乳腺原发灶扩散至骨骼,属于疾病进展表现,可能引发骨痛、病理性骨折等症状。乳腺癌骨转移通常由肿瘤细胞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播散引起,可通过骨扫描、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治疗方式主要有双膦酸盐类药物、靶向治疗、放疗及镇痛支持等。
乳腺癌骨转移是肿瘤细胞突破原发部位后侵袭骨骼系统的过程,常见转移部位包括脊柱、骨盆和长骨。肿瘤细胞通过分泌破骨细胞激活因子破坏骨组织平衡,导致溶骨性或成骨性病变。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骨痛,夜间加重,活动后缓解不明显,部分患者因骨质破坏发生病理性骨折或脊髓压迫。影像学检查中骨扫描可显示放射性浓聚灶,CT或MRI能明确骨质破坏范围,血清碱性磷酸酶和钙水平可能升高。
针对乳腺癌骨转移的治疗需多学科协作,双膦酸盐类药物如唑来膦酸注射液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轻骨相关事件发生。靶向药物如地诺单抗注射液通过阻断RANKL通路延缓骨质破坏。局部疼痛明显的患者可采用放射治疗控制病灶进展,严重脊柱转移导致神经压迫时需考虑椎体成形术。镇痛治疗遵循三阶梯原则,从非甾体抗炎药到阿片类药物阶梯式使用。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骨密度、肾功能及血钙水平,预防下颌骨坏死等并发症。
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应保持适度活动以维持骨骼强度,避免剧烈运动导致骨折风险。日常需保证钙和维生素D摄入,乳制品、深绿色蔬菜和强化食品是良好来源。出现不明原因骨痛或活动受限时应及时复查,长期卧床者需预防压疮和深静脉血栓。心理支持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可参与专业康复指导或病友互助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