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乳腺癌通常需要进行乳腺超声、乳腺X线摄影、乳腺磁共振成像、穿刺活检和肿瘤标志物检测等检查。
1、乳腺超声
乳腺超声利用高频声波成像,适合致密型乳腺组织或年轻女性筛查。该检查无辐射,可区分囊性与实性肿块,对早期乳腺癌的敏感性较高。超声能清晰显示肿块形态、边界及血流信号,辅助判断良恶性病变。检查前无须特殊准备,但需避开月经期以减少激素干扰。超声引导下还可进行穿刺活检,提高诊断准确性。
2、乳腺X线摄影
乳腺X线摄影即钼靶检查,是40岁以上女性乳腺癌筛查的首选方法。通过低剂量X线捕捉乳腺细微钙化灶,对无症状早期乳腺癌检出率较高。检查时需压迫乳腺组织以提高图像清晰度,可能引起短暂不适。建议在月经结束后一周内检查以减少乳腺肿胀影响。致密型乳腺需结合超声或磁共振补充检查。
3、乳腺磁共振成像
乳腺磁共振成像对高风险人群和已确诊患者的术前评估价值显著。通过强磁场和造影剂增强扫描,能发现多发病灶和淋巴结转移,敏感性超过90%。检查需注射造影剂,耗时较长且费用较高,通常不作为常规筛查手段。体内有金属植入物或肾功能不全者需谨慎。磁共振引导下的活检适用于其他检查难以定位的病灶。
4、穿刺活检
穿刺活检是确诊乳腺癌的金标准,包括细针抽吸、空心针穿刺和手术切除活检。在影像引导下获取可疑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能确定肿瘤类型、分级和激素受体状态。空心针穿刺可保留组织结构,诊断准确率达95%以上。活检后可能出现局部淤血或感染,需加压包扎并避免剧烈运动。病理结果将直接影响后续治疗方案制定。
5、肿瘤标志物检测
肿瘤标志物如CA15-3和CEA可用于乳腺癌辅助诊断和监测,但特异性有限。血液检测操作简便,适合治疗过程中动态观察,但不能作为独立诊断依据。标志物升高可能提示肿瘤复发或转移,需结合影像学确认。部分良性乳腺疾病也可能导致轻度升高,需注意鉴别。该项检查通常与其他检查联合应用。
建议40岁以上女性每年进行一次乳腺X线摄影筛查,高风险人群可提前至30岁并联合超声检查。日常应每月进行乳腺自检,关注乳房形态变化、皮肤凹陷或乳头溢液等异常。保持规律作息,控制体重,限制酒精摄入,适度运动有助于降低乳腺癌风险。确诊患者需遵医嘱完成全面检查,根据病理结果选择手术、放疗、化疗等个体化治疗方案。